AI即人工智能,伴随着5G通信和产业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领域在未来将应用的更加广泛,带来更大的价值,一些原有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工作任务,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AI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些什么,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地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着基层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任务,同时又具有双重管理属性。部门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部发平台、省发平台、横向平台、自建平台等各类信息化系统,用于各类信息的统计、报送处理。
这些系统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一方面给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工作开展带来了以下问题:
1.数据表单重复性录入
由于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双重管理属性,几乎每个业务部门都具有数据定时报送工作。这些数据,或者通过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录入,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等发送,占用了不少的工作量。有些数据,由于面向不同的需求部门,甚至需要多次重复录入,如信访数据、建设项目数据、行政处罚数据等。
2.大量系统操作处理工作
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配发及自建的信息化系统包含大量的审核、处置等流程性工作,如国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的联网审核、报警处置,环境移动执法系统中的任务派发流转,LIMS系统中的数据审核流转,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的任务派发、企业用电监控系统中的报警处置等。上述这些审核、处置工作大多数为机械化、重复性工作,但无法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相关业务的正常开展。
3.大量硬性报告输出工作
除信息报送、系统处理操作外,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还面临大量重复性的统计性报告的输出工作。如污染源监控部门须定期(每天、每月、每年)形成超标报表、排放报表等,环境监测部门须定期形成环境空气质量报告、环境水质报告等,环境执法部门定期制作环境执法统计报表,环境信访部门定期制作信访报表。
4.数出多门,数据对接困难
随着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建设了大量业务应用系统,如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境移动执法系统、排污企业用电量监管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大大提升了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时间、承建厂家、技术架构不尽相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比较困难,数据无法在系统间有效流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数据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其实,以上问题在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都会存在。基于目前各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力成本高、工作量大、跨系统数据对接困难等难题,达济AIEngine平台应运而生。
达济AIEngine平台底层采用AI、大数据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代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处理复杂、繁琐、大量的机械化日常工作,将人从重复性的系统操作中解放出来,去更好的应对非软件操作类的工作,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同时,达济AIEngine平台可轻量级的实现对各类生态环境数据的采集重构,无需复杂的数据接口即可实现对系统数据、电子化数据、互联网数据、纸质数据等的智能化采集,为部门内、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提供便捷化支撑。
达济AIEngine平台主要对生态环境用户提供三类服务,即生态环境数据适配服务、环保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视觉分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