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企业监管是环保工作的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
排污企业是固定污染源,其污染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固定污染源的监管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掌握排污企业环境管理数据有多难
然而在实际排污企业监控业务工作中,生态环境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污染源监管数据。然而这些监管数据并未得到有效地利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污企业相关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中,应用不便
为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生态环境部、各省生态环境厅,甚至部分市生态环境局建设了大量环境信息化系统并配发下级部门共同使用,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境移动执法系统、环境统计系统、12369信访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承建厂家不同、网络不同、操作风格各异,给系统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为了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自建了部分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数量较多,导致各类业务数据比较分散,跨业务的数据应用较为困难。一个典型的业务应用场景,查询某固定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数据。则需要打开以上的多个系统,才能获取该企业的完整环境管理资料。
典型业务场景 | 数据类型 | 需要打开的系统 |
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 | 排污监控数据 |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
超标督办数据 | 重点污染源督办工作服务平台 | |
排污许可数据 | 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 | |
环境统计信息 | 环境统计系统 | |
环境执法信息 | 移动执法系统 | |
自行监测信息 | 自行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系统 |
2、数据对接困难,存在“一数多源、数据打架”问题
一方面,不管是配发使用系统,还是自建系统,由于承建厂家、网络等问题,生态环境部门目前在用的各类系统均存在着对接困难问题。在没有原承建厂家支持的情况下,系统对接变得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数据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不同系统数据来源也不同,久而久之会产生“数据打架”的问题,即不同系统间的同一类数据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
排污企业超级档案
山东达斯特利用最前沿的AI技术,研发了具体自主产权的数据适配器。在具备网络访问的条件下,无需系统承建厂家配合,就可以实现业务系统的数据智能适配、采集、重构,整合后的数据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外部访问接口。
将企业环统数据、排污许可数据、危废数据、执法数据、信访数据、在线监测数据、自行监测数据、信用数据、应急减排数据、用电监控数据等从各业务系统中抽取出来,按照企业社会信用代码重新梳理整合,建立排污企业超级档案。
通过企业超级档案,生态环境部门可在同一界面中了解各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和各类超标报警等,为企业日常监管、环境执法、精准溯源等提供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