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换炭” 平台: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10-29

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政策导向下,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模式、提升非现场执法效能,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各地积极探索智能化监管路径,其中山东达斯特 “码上换炭” 数字化监管平台聚焦企业 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核心痛点,围绕活性炭更换这一关键环节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为破解监管难题、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活性炭低效现状图.jpg

活性炭作为中小企业治理 VOCs 的核心耗材,其使用与管理长期面临多重困境。现实中,企业普遍存在活性炭填充量不足、超期不更换、选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更有甚者通过伪造换炭记录逃避监管。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导致 VOCs 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还形成了大量监管盲区。在传统监管模式下,生态环境部门不得不依赖 “人海战术”,安排执法人员逐户排查企业换炭情况,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成本,且受限于人员数量、检查频次等因素,监管覆盖面有限、时效性差,难以对企业违法行为形成持续有效震慑,VOCs 治理监管陷入 “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弱” 的困局。

“码上换炭” 数字化监管平台的落地,为打破这一困局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山东达斯特 “码上换炭” 数字化监管平台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为核心,成功打通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起 “企业操作 - 数据上传 - 监管审核 - 智能预警” 的闭环管理体系。

图片 3

对企业而言,换炭流程大幅简化,只需通过扫码即可快速录入活性炭更换的时间、数量、产品规格等关键信息,相关台账自动同步至云端存储,无需再人工整理纸质资料,既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也避免了人为记录误差;

图片 2

对生态环境部门来说,监管方式实现从 “被动追溯” 到 “主动掌控” 的转变,执法人员可在管理端实时查看企业换炭数据,一键调取台账信息,无需再进行大规模线下排查。更重要的是,山东达斯特 “码上换炭” 数字化监管平台搭载的智能预警功能,能在活性炭使用即将达到规定时限前,分阶段向企业推送更换提醒,从源头避免因超期使用导致的环境风险,为 VOCs 减排装上精准可控的 “智能阀门”。

从执法效能提升的角度来看,“码上换炭” 平台推动生态环境监管实现质的飞跃。

其一,监管模式从 “线下逐户排查” 升级为 “线上实时监控”,执法人员无需实地走访即可掌握企业换炭动态,核查效率显著提升,人力成本大幅降低,让有限的执法资源能更集中地投入到重点问题整治中;

其二,平台的逾期提示功能可精准锁定未按时换炭的异常企业,使监管从 “无差别排查” 转向 “靶向监管”,执法人员可直接针对预警企业开展核查,避免监管资源浪费,大幅提高执法精准度;

其三,数字化台账的建立让企业换炭行为全程可追溯,有效杜绝记录造假等问题,企业违法成本显著增加,倒逼其规范换炭操作,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山东达斯特 “码上换炭” 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实践充分证明,数字化手段是提升非现场执法精准度与效率的关键支撑,更是推动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动能。这一模式不仅为各地破解 VOCs 治理监管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启示我们: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唯有紧扣企业实际需求与监管痛点,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监管流程,才能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实现 “精准监管、科学监管、高效监管” 的目标,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更强动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