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点睛:环保用电监管重塑“点穴式”执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8-05

“以前巡检企业,得逐点查看环保设施运行状态,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环保用电监管APP,打开手机就能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和环保设备开机情况,真正实现了对企业的‘无事不扰’。”近年来,不少地区锚定绿色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数智赋能”的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模式,成功推动环境监管从“撒网式”向“点穴式”转变,不仅让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提升,也为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 5

在拓展非现场监管“广度”方面,各地纷纷下足功夫。巧妙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非现场监管用电监控平台。这一平台实现了线上发现问题并智能预警、线上调度资源并协同处理、线上督查工作并推动互动整改的完整闭环。

图片 3

以部分先行地区为例,截至2025年上半年,当地已有数百余家重点单位实现在线联网。

图片 6

能够对排污单位的停产与限产、治污设施擅自停运与低负荷运行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分析和管理,初步形成覆盖全域、要素齐全、维度多元的环境监管格局,基本实现远距离、全天候、全方位监控。而在这一过程中,山东达斯特的用电监控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为监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更加高效、精准。

图片 4

提高环境执法“精度”,是各地环境监管改革的一大亮点。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形成告警信息,精准推送给相关执法人员,为现场核实调查提供明确指引,让执法从“靠人盯”真正迈向“靠数治”,大幅提高了执法的精准性。

山东达斯特的用电监管系统在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其能够对企业用电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及时捕捉治污设施运行的异常情况。

图片 1

今年以来,众多安装了山东达斯特用电监控模块的企业,用电监控平台向多家企业推送了大量告警短信,远程提醒企业治污设施运行异常情况,将监管模式从“事后罚”转变为“事前防”。这种助企服务模式的拓宽,有效降低了企业违法违规的风险。同时,以用电监管系统推送的异常信息为线索,执法部门成功查办了多起相关违法案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在提升环境执法“温度”上,各地也有独到之处。通过综合非现场执法,大幅减少了现场检查的频次,既做到了“无事不扰”,又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严格执行“不罚”“轻罚”清单以及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对非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免予处罚,给予积极改正违法行为的企业纠错机会,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以数智为笔,在环境监管的画卷上描绘出的精彩篇章,不仅是监管方式的革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为更多地区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像山东达斯特这样的用电监管力量的加入,也让这场环境监管的变革更具底气和动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