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张掖选拔赛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全市各领域创新力量的赛事中,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凭借“建好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项目,一举斩获二等奖,同时获评“优秀组织奖”,成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亮眼代表,为张掖市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本次大赛由甘肃省数据局、张掖市人民政府指导,张掖市数据局等20个部门协同举办,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核心主题,吸引了23家单位、25个项目、98名选手踊跃参与,覆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等10大领域。赛事旨在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打破数据壁垒、释放数据价值,为张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而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的参赛项目,正是数据要素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创新构建了“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一网络以“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为核心架构,形成了覆盖全域、精准高效的生态监管体系:
“一库”即生态环境元数据库,整合全市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数据、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各类生态环境基础数据,通过系统接口对接、历史数据导入、AI 数据适配、网络数据爬取等多种技术整合现有30 余套国发、省发、自建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在元数据库基础上,建设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库、贴源数据库和主题分析数据库,实现数据分类存储与管理,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图”为生态环境全景图,直观呈现全市生态状况,实现“一图观全域”; 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图表技术,从现状、趋势、考核、排名、分布、问题等多角度分析研判环境形势,实现生态环境关键数据的直观展现和立体表达。
“十二网”涵盖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监测网、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网、黑河湿地保护区监测网、危废企业产废及转移监测网等,从大气到土壤、从水源到辐射,全方位织密生态监测“感知网”;
“九平台”则聚焦生态环境全链条监管、风险预警、执法调度等关键环节,打造闭环式监管流程。
其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展示平台满足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需求,展示核算结果。
排污企业超级档案管理平台以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为核心,整合企业各类监测数据,建立统一标准档案,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生态环境智库平台收纳各类环境规划、法规、标准、办法等,支持按政策法规层级、主题、关键词查询,提供政策管理及更新功能。
生态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及调度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研判所有监测数据并生成预警,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建立可跟踪、可回溯的环境问题和工作任务调度机制,实现问题与任务闭环化管理。
依托这一智慧监测网络,张掖市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八大突破:
●生态环境数据管理“清单化”,让每一项数据可查、可溯、可用;
●综合管理决策“科学化”,通过数据建模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监管“常态化”,实时守护西部生态安全核心区域;
●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管“信息化”,实现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异常预警;
●执法监管“智能化”,借助数字工具提升执法效率与精准度;
●任务调度“目标化”,明确责任节点,确保治理任务落地见效;
●监测体系“立体化”,融合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空中巡查等手段,消除监管盲区;生态环境资源数据“云共享”,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推动协同治理。
如今,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仅成为张掖市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成效的“数字利器”,更在为将祁连山打造为“研究生式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建设全国生态保护与治理典范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技术保障。此次在“数据要素×”大赛中获奖,既是对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数字化治理成果的肯定,更激励着当地持续探索“数据+生态”的创新路径,以更智慧的手段守护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张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