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危险废物的产生与管理成为了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危险废物因其潜在的巨大危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故而对其的有效监管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环保部门在危险废物监管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而信息化建设为突破这些困境提供了有力途径,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在其中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
一、危险废物的定义与特性
危险废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其范畴不仅包含固态物质,还涵盖了液态废物(不能排入水体的液体废物,如废矿物油、废酸、废碱和剧毒废液)以及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
危险废物具有多种危险特性,主要包括腐蚀性、毒性(含急性毒性和浸出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具有酸或碱的性质,能够使有毒金属游离出来,腐蚀处置、贮存、运输和管理设备,甚至偶然破坏人体或动物体组织,通常制备溶液 pH 值大于 12.5 或者小于 2。
毒性方面,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或潜在危害,经吞食、吸入或接触后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死亡。浸出毒性则是按照具体实验方法对样品模拟自然酸雨条件进行振荡浸出,若浸出液成分任意一项超过表内标准即符合该特性。
易燃性表现为易于着火和维持燃烧,固态、液体、气态物质闭杯实验闪点小于 60 摄氏度。
反应性指易于发生爆炸或剧烈反应,或反应时会挥发有毒气体或烟雾。
感染性常见于医疗废物,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能够侵入人体引起局部组织和全身炎症反应。
二、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监管困难的原因
1、认识不足,违规操作普遍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极为淡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严重缺失。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违规操作现象。例如,在收集环节,未按规定分类存放危险废物,导致不同性质的废物相互混合,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与风险;在储存环节,标识张贴不规范,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准确识别废物种类与性质,容易引发误操作;在运输环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增加了废物泄漏的可能性;在处置环节,随意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部分乡镇部门对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引导和督促企业及社会公众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危险废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处理能力滞后,技术工艺落后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总体不足。
一方面,专业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数量稀少,处理规模极为有限。例如,在某些地区,可能仅有寥寥几家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且部分企业只能处置特定类型的废物,如医疗废物,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危险废物处理需求。
另一方面,现有的处理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处理效率低下,且处理成本较高。一些高难度、高毒性的危险废物,如含重金属废物、有机污染物废物等,在本地无法得到妥善处理,需要运往外地处理。这不仅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对运输沿线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大大提高了处理成本,使得企业在危险废物处理方面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危废监管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1、国家层面的信息化举措
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国家明确要求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需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台账。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管理台账,实现危险废物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实时监控,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危废管理状况。
《关于进一步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要求。通知强调,全面推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自规定时间起,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通过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运行电子转移联单,联单由生态环境部统一编号,实现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的全程可追溯。对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有单位,需通过国家固废信息系统如实报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确保经营活动透明化、规范化。
《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构建“互联网 + 监管”体系,推进危险废物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危险废物监管中的应用,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风险。
在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方面,《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作出明确规定。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识别标志包括标签和警示牌,标签需标明危险废物名称、类别、代码、主要成分、危险特性、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等信息,且标签上的二维码应与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联,扫描二维码可获取危险废物的详细信息,便于实现危险废物的精准管理与追溯。
2、地方层面的具体落实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规范化评估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快提高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危险废物物联网环境监管,采用电子地磅、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推动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在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储存场所安装电子地磅,实时准确地记录危险废物的出入库重量;使用电子标签,对危险废物的种类、来源、去向等信息进行精准标识,便于追溯。此外,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相关信息系统,需严格按照要求与国家固废信息系统实时对接,确保对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逐步实现从国家固废信息系统获取基础数据,加强与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等的互联互通。
四、什么是危废智能终端
危废智能终端是一款专注于危险废物数据自动化采集与管理的信息化设备。其核心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与地磅的蓝牙连接。当危险废物进行称重时,危废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技术与地磅快速建立连接,自动、精准地采集危险废物的重量数据,并实时上传至相关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人工记录可能出现的误差与滞后问题。
其工作场景主要集中在危险废物产生、申报、出入库的环节,通过与地磅的配合,为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提供关键的重量数据支撑,帮助企业和监管部门快速掌握危废的产生量信息,是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数据采集节点 。当危险废物完成称重,终端即刻获取数据,并依托内置程序对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
在功能实现上,危废智能终端具备强大的危废智能申报功能。企业用户可通过终端配套软件,一键生成符合省市系统要求的申报数据,涵盖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等详细信息,并直接在线提交申报,大幅简化申报流程,降低人工操作失误风险。
同时,危废智能终端能够自动生成规范的电子台账,实时汇总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出入库的全周期数据,台账内容可根据需求灵活查询、导出,为企业合规管理提供便利。在出入库管理方面,终端通过扫码识别等技术,对危险废物的入库、出库操作进行电子化记录,精准追踪每一批次废物的流转信息,有效避免库存管理混乱,确保危险废物存储环节的可追溯性。
五、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对危废监管的作用
1、保障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通过与地磅蓝牙连接,实现危险废物重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改变了以往人工记录数据易出错、效率低的状况。在危险废物产生源头,每当废物完成称重,终端便会迅速、准确地获取数据,并即时传输至省市环保监管部门平台。数据采集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偏差,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使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危废产生量动态。
2、提升企业危废管理效率
企业借助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能够实现危险废物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在数据采集环节,自动获取的重量数据直接同步至电子台账;申报环节,智能生成的申报数据可一键提交;出入库管理中,扫码操作快速完成废物信息登记。以往需要专人负责记录、整理、录入数据以及繁琐的申报工作,如今均可通过终端高效完成,大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配套管理软件,可随时查看危险废物的详细信息、库存状态以及申报进度,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危废的合规处置与管理优化中,显著提升了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的整体效率。
3、助力监管部门高效监管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采集的标准化、准确化数据,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监管人员可通过统一的监管平台,实时获取辖区内企业的危险废物产生量、申报进度、出入库记录等关键数据,快速掌握企业危废管理动态。基于终端生成的电子台账和智能申报数据,监管部门能够精准核查企业危废管理的合规性,对数据异常的企业进行重点排查与监管,实现精准化、高效化监管。相较于传统监管方式,该终端有效减少了监管部门的数据收集成本与时间成本,提高了监管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监管体系的建设 。
危险废物监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环保部门监管困难的现状,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危险废物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凭借其在数据采集、企业管理和监管支撑方面的独特作用,成为了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的有力工具,为守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