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护绿”:从国家公园到生态安全网 发布日期:2025-08-08

“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荀子笔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正在今日中国的生态保护实践中徐徐铺展。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中国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保护,从国家公园建设到生物多样性守护,从林草资源管理到生态安全防线筑牢,全方位的 “护绿” 行动正让绿水青山的画卷愈发鲜亮。而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宛如一颗闪耀的科技之星,为生态保护注入了强大的智慧力量 。

一、国家公园:守护最美国土的 “生态基石”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核心类型,承载着守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生态区域的重任。2024 年,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49 个候选区的布局稳步推进,已建成的 5 个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与管理上成效显著。大熊猫、东北虎豹等旗舰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中,科研平台、国际合作等指标的优秀率超 90%,彰显了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

立法保障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支撑。2024 年《国家公园法(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这一专门立法将明确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为保护管理提供坚实法律依据。而《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的出台,更是开创了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省际协同立法的先河,为跨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制度范本。

图片 1

在国家公园的日常管理与监测中,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系统构建起 “天空地一体化” 监测体系,利用卫星遥感对国家公园进行大范围、周期性监测,及时捕捉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破坏等异常情况。地面则部署了大量的红外相机、智能监测站等设备,实时追踪动植物的活动踪迹,监测土壤墒情等生态要素。

图片 3

例如,在某国家公园,通过红外相机,成功捕捉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再利用达斯特生物多样性AI 算法迅速准确地识别出物种,为生物多样性调查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

图片 2

同时,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支持卫星遥感、无人机、红外相机、水质监测站等多种设备数据的接入,涵盖气象、水文、土壤、生物等多类监测指标,并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治理流程,对采集数据进行清洗、校准和分类存储,形成完整且精准的生态数据库,为国家公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支撑 。

二、生物多样性:编织跨域守护的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活力的核心。2024 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呈现 “点面结合、跨域协同” 的特点。湘鄂赣粤桂 5 省(区)联合启动候鸟迁飞通道保护行动,探索跨省协作模式,为候鸟迁徙打造 “安全航线”;全国鸟类保护监测示范站建设同步推进,让候鸟 “护航” 与留鸟 “筑巢” 形成合力。

在物种保护层面,珍稀濒危动植物的 “生存力” 不断提升。大熊猫、朱鹮等物种的繁育救助成效显著,宁夏、甘肃等地的朱鹮、雪豹放归自然,助力野外种群恢复;穿山甲、鹿类等物种的学术委员会相继组建,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体系逐步完善,为科学保护提供专业支撑。同时,“清风行动”“网盾行动 2024” 等专项执法持续发力,严打非法贸易,为物种生存筑牢法治防线。

图片 4

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堪称得力助手 。通过建立详细的物种电子名录和分布数据库,该系统实现了对保护地内动植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其搭载的 AI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对监测设备采集的海量影像进行快速且精准的分析,自动识别物种种类及数量变化,为濒危物种保护、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某自然保护区借助达斯特系统,成功监测到新的物种活动轨迹,为及时调整栖息地保护策略提供了关键依据。此外,系统还能通过物种分布地图与历史数据对比,实时敏锐地监测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趋势,就像为保护地的生态安全边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某区域在应用该功能后,提前预警并迅速清除了外来入侵物种,有力地保护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

三、林草资源:筑牢永续利用的 “绿色屏障”

林草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管理直接关系到生态安全。2024 年,我国通过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让林草资源 “护得住、用得好”。全国林草执法监督平台的建设与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完善,让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年查结林草行政案件 7.93 万起,“春风 2024” 专项行动更是严厉打击了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

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全国林草湿荒普查产出 2023 年资源图,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林木采伐技术规程》的修订取消了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简化管理流程,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合理利用。而 2025 年初《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更是将 508.19 万株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这些 “绿色的国宝” 正通过智慧管理系统、抢救复壮工程等举措焕发新生。

图片 5

山东达斯特林草智慧监管为林草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 。它通过对林草区域的全方位监测,实时掌握林草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 。例如,利用系统的生态环境智能分析与预警功能,能够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植被健康等进行综合评估,一旦发现植被异常变化、病虫害爆发迹象等,可立即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并实时触发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系统对林草资源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林草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

从国家公园的 “严格保护” 到生物多样性的 “协同守护”,从林草资源的 “精细管理” 到生态安全的 “底线坚守”,中国的生态保护实践正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 “生态安全网”。而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功能,深度融入到各个环节之中,成为生态保护行动中的重要科技支撑 。这些扎实的 “护绿” 行动,不仅让山川更秀美、物种更繁盛,更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