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超低排放国家新规落地:全厂管控平台成刚需 发布日期:2025-08-08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50% 以上,水泥工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一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随着 2024 年 1 月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入全国统一推进的新阶段。其中,建设全厂环境管控平台成为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支撑,它不仅是记录监测数据的工具,更是全过程精细化环境管理的核心载体。

一、政策要求与演变:从地方探索到国家规范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政策-标准-技术-监管”全链条体系已构建完成:国家层面给出 2025/2028 时间表与排放限值,部委行动计划明确节能降碳协同目标,技术指南细化评估监测要求,省级方案提供财政与产业配套,环境管控平台实现全过程留痕与闭环管理。

1、国家层面政策框架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强化对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要求:

2021 年 11 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023 年 11 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作为降低污染排放的重要举措;

2024 年 1 月,《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正式出台,要求水泥企业(熟料生产企业和独立粉磨站)所有生产环节的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及运输过程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并明确需建设全厂环境管控平台;

2024 年 6 月,《关于做好水泥和焦化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要求,强调平台需具备治理设施运行参数及监测数据异常等报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功能。

2024 年 6 月,环办大气函〔2024〕209 号《水泥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明确“手工+CEMS+DCS+视频监控”四位一体监测体系,数据保存 ≥5 年

2024 年 6 月,《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产业〔2024〕543 号),要求2025 年底熟料产能控制在 18 亿吨左右,能效标杆以上产能占比 ≥30%;单位熟料综合能耗比 2020 年再降 3.7%

2024 年12 月,《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2024》配套任务,要求水泥行业“到 2028 年 80% 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纳入生态修复考核指标体系

2、地方政策与国家要求的对比

在国家文件出台前,河南、浙江、宁夏、山西、山东、福建等省份已率先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这些地方政策在平台要求、涵盖功能、技术细节和存储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河南、浙江、山东等省份较早提出了对 CEMS(烟气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高清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的要求,部分省份还强调了空气质量微站的布设;

国家文件在地方实践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和提升,明确了平台需涵盖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三大核心内容,显著提高了数据保存期限要求(如车辆基本信息电子台账需保存至少 5 年),同时在空气质量微站等方面进行了适当弱化。

二、山东达斯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

山东达斯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数据的记录、核查与溯源,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

山东达斯特水泥无组织排放案例.jpg

1.有组织排放管控:

水泥超低排放管控有组织排放报警.jpg

山东达斯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通过 CEMS 和 DCS 系统,实时监控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确保生产与治理设施同步运转,任意参数曲线可组合查看,实现历史记录回溯。

2.无组织排放管控:

山东达斯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建立无组织排放源清单,将各点位对应的生产设施、控制措施(如抑尘、除尘装置)及监控信号接入平台,运行逻辑需符合客观事实,实现对颗粒物扬尘的精准管控。

3.清洁运输管控:

图片 3

山东达斯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通过门禁系统建立车辆进出厂历史记录电子台账,记录运输车辆、厂内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基本信息(如车牌号码、排放标准、燃料类型等),并与生态环境部门实现数据联网。

三、典型案例与实践要点

1、熟料生产企业案例

山东省某熟料企业的管控平台建设经验具有代表性:该企业整合了现有 CEMS、DCS 系统数据,增补了关键点位的视频监控和无组织排放监测设施,实现了生产设施与治理设施运行信号的联动分析。平台界面可实时展示熟料产量、能耗指标、环保排放数据等信息,并具备异常报警功能。根据国家最新要求,该企业进一步优化了清洁运输台账,将视频数据保存周期延长至 1 年,车辆历史记录保存至 2 年,满足了长周期溯源需求。

2、独立粉磨站案例

山东省某独立粉磨站规模较小,原有自动化水平有限,其平台建设重点在于基础设备的补充与升级:全面梳理无组织排放源清单,新增喷雾抑尘装置的运行监控信号,升级门禁系统以实现运输车辆自动识别,建立了涵盖熟料卸料、水泥库顶等工序的生产 - 治理设施联动记录。平台可实时显示各点位 PM2.5、PM10 浓度及设备运行电流等参数,为小规模企业的平台建设提供了参考范式。

3、实施关键要点

1.数据存储升级:国家文件对数据保存期限要求显著提高(如自动监测和 DCS 数据需保存 5 年),企业原有存储系统普遍需扩容改造;

2.无组织排放管控:这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全面排查无组织排放源,确保管控措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

3.清洁运输台账完善:需详细记录车辆进出厂时间、运输货物名称、排放量等信息,确保电子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系统整合联动:避免平台成为 “信息孤岛”,需确保各子系统数据格式统一、逻辑连贯,实现与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的顺畅对接。

四、结语

山东达斯特水泥行业全厂环境管控平台的建设,是超低排放改造从 “末端治理” 转向 “全过程管控” 的关键标志。随着国家政策的细化和严格,平台已不仅是企业满足合规要求的 “必需品”,更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绿色转型的 “助推器”。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需结合自身规模(如熟料企业与粉磨站的差异),对标国家最新要求,重点解决数据存储升级、无组织排放管控和系统整合等核心问题,才能构建起真正有效的全过程环境管控体系,为水泥行业的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