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征程中,成都市积极探索创新环境监管模式。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手段,正逐渐在成都的环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用电监控的实施背景与目标
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固定污染源的监管压力也日益增大。传统的环境监管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末端污染物监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全面、实时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和治污情况。一些企业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偷排偷放等问题,给环境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引入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系统,旨在通过对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的用电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实现从 “末端监控” 到 “过程监控” 的转变,将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至企业生产全过程。其目标是精准掌握企业产污、治污、排污状况,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提升执法效能,同时辅助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用电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1.设备安装与数据采集
成都市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重点排污企业的生产线、治污设备以及企业总电表等关键点位安装用电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具备高精度的电参数采集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三相电流、电压、有功 / 无功功率、电能等数据。
其中,山东达斯特提供的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设备采用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支持 4G、LORA等多种通信方式,即使在信号复杂的工业园区或偏远区域,也能稳定、快速地将数据传输至平台。
同时,设备具备高防护等级设计,适应各种恶劣工业环境,且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安装与后期维护。
在安装效率上,达斯特设备同样表现出色,其创新的快速安装接口设计,大幅缩短了部署时间。数据传输频率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工况用电量监测数据传输频率15 分钟 / 每次,传输频次可设置。对用电量的抽取、脱敏、质控及传输保障,确保提供准确、实时的监测结果。
2.平台搭建与数据分析
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对采集到的用电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例如,监管企业概况模块可以清晰显示接入被监管的企业数、接入平台的设备数和监测点位数,以及治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和停产限产的异常状况等信息 。用电统计模块采用趋势曲线的形式展示企业昨日和今日用电情况,方便监管人员直观了解企业用电趋势。产污设施运行和治污设施运行模块则通过柱状图显示昨日和今日按小时运行的情况,帮助监管人员掌握设施的运行规律 。
同时,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平台通过超限分析、启停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环保治理设备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异常情况,并发出报警。依托达斯特设备采集的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自动锁定违规企业,为执法提供了精准线索。
三.用电监控带来的成效
1.提升执法效能
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的环境执法效能。以往,执法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巡查,且难以发现企业隐蔽的违法排污行为。如今,通过用电监控系统,执法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对疑似违法线索进行快速筛查和精准定位。非现场执法占比大幅提升,这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实现了精准执法。
2.助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用电监控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工况用电的实时监控,能够精准掌握企业停限产情况,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到位。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用电数据及时发现未按要求落实停限产措施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和整改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改善空气质量。
3.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用电监控系统的实施,对企业也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企业为了避免因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而被监管部门查处,主动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生产和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同时,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自身绿色发展。企业在用电监控系统的监管下,不断优化治污设施运行,推动了产业的绿色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监管要求的日益提高,成都市的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系统也将持续完善和升级。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用电监控的覆盖范围,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纳入监管体系,实现对固定污染源的全方位、无死角监管。
在技术创新方面,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优化用电数据分析算法,提高异常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探索基于用电数据的碳污协同监管新模式,为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支持。
总之,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已成为成都市环境监管的重要利器,在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用电监控将为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