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险废物管理领域,智能化监管已成为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响应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政策要求,日前发布《关于推进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视频监控联网和 “五即” 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危险废物监管智能化升级工作。与此同时,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作为技术创新载体,为 “五即”(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规范化建设与视频监控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危险废物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
一、政策引领:构建危废监管信息化新格局
济南市的工作部署严格遵循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则鼓励危险废物产生与经营单位运用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智能手段,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更将 “五即” 规范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要求 2025 年在长三角区域相关省份和有条件省份率先实现。
在此背景下,济南市以《山东省 “无废城市” 建设工作方案》为指引,制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标:2025 年 9 月底前分批次完成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视频监控设备联网和 “五即” 规范化建设。其中,4 月底前各区县推进 1-2 家单位先行示范,6 月底前完成 50%,8 月底前完成 80%,9 月底前实现全覆盖。工作范围涵盖年产生量 100 吨及以上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具有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的单位以及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全面覆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链条。
二、技术落地:"五即" 规范化建设的终端解决方案
(一)“五即” 规范化建设:全流程数据闭环管理
济南市要求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在贮存区域配备智能称重、电子标签打印(含二维码)等物联网设备,并与 “无废山东” 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实现自动称重、标签打印与数据实时上传。
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且经 CPA 认证的电子地磅设备,确保称重数据精准可靠;电子标签打印系统严格遵循《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自动生成包含危险废物种类、数量、产生时间等关键信息的二维码标签,确保颜色、字体、尺寸及材质等要素合规。
在操作流程上,危险废物产生后,通过达斯特终端立即完成称重与标签打印,操作人员需在确认标签信息无误后张贴。入库环节中,终端支持选择贮存设施代码与区域,实时记录危险废物贮存位置,并将数据同步至管理平台,形成从产生到入库的完整数据链,为后续追溯与监管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二)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独立运行的专业化 "五即" 载体
作为危废管理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济南市 “五即” 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终端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1.硬件集成与合规性
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与电子地磅蓝牙连接,集成二维码打印机、数据传输模块等硬件设备,自动称重并生成符合《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的二维码标签,确保标签颜色、字体等要素合规。
2.与监管平台的直接对接
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兼容 "无废山东" 平台的数据传输协议,可直接将"五即" 操作数据(如产生量、入库位置)实时同步至省级监管平台,形成独立的监管数据链。
3.离线操作能力
采用 4G、有线、WIFI等技术,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稳定传输数据。终端支持离线状态下的业务操作,数据自动缓存至本地,网络恢复后一键同步至监管平台,避免因网络异常导致流程中断。
三、协同推进: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实施路径
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各分局需提高思想认识,将视频监控联网与 “五即” 规范化建设作为非现场执法监管的重要手段,组织辖区企业按期完成;同时做好帮扶指导,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对特殊情况企业明确完成时限。此外,建立周调度机制,各分局每周反馈工作进展,形成动态管理闭环。
山东达斯特作为技术服务方,同步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确保企业顺利完成智能化改造。针对接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可通过达斯特技术团队与省平台技术人员对接,形成 “企业 - 设备厂商 - 监管部门” 三方协同机制,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未来展望:智能化引领危废监管新范式
济南市推进危险废物 “五即” 规范化建设与视频监控联网工作,标志着危废监管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全面启动。随着山东达斯特危废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危险废物管理将实现 “产生可溯源、贮存可监控、处置可追踪” 的全流程管控,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