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新时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林草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产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林草建设应运而生,成为践行 “两山” 理念、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一、 “两山” 理念与林草发展的内在逻辑
林草资源是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森林被誉为 “地球之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草原则如同 “地球皮肤”,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保护好林草资源,就是守护好生态安全的根基,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绿色屏障。
同时,林草资源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源泉。丰富的林草资源不仅能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物质产品,还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碳汇交易等绿色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林草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然而,传统的林草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等行为,导致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监测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使得林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 “两山” 理念的实践,迫切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林草发展向智慧化转型。
二、智慧林草:“两山” 理念实践的新路径
智慧林草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林草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精准管理,实现林草事业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林草管理的时空限制,为 “两山” 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在资源监测方面,智慧林草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卫星遥感从太空俯瞰大地,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大面积灾害;无人机穿梭于山林之间,以高清影像和实时数据对重点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地面传感器网络则如同 “神经末梢”,实时采集土壤、气象、植被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可视化的资源管理 “一张图”,让管理者对林草资源的状况了如指掌,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林草生态环境评估是智慧林草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借助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对林草生态系统的范围、结构、功能进行全面测绘与分析,生成生态环境现状图。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林草生态系统的历史数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生态环境评估模型,从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源涵养能力等多个维度,对林草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分。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精准的生态修复策略,如针对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区域,规划物种引入和栖息地恢复方案;针对土壤退化区域,设计科学的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措施。并且,在修复过程中持续利用智慧监测手段,动态评估修复效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科学、高效推进。
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至关重要。随着 “两山” 理念的深入贯彻,林草生态产品蕴含的经济价值亟待被准确衡量和充分挖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忽视了生态产品的非市场价值,如森林的碳汇功能、湿地的净化作用等,导致林草资源的综合效益无法全面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通过构建科学的核算体系,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多种方法,对林草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等进行货币化计量。
只有准确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才能清晰展现林草资源的经济潜力,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入绿色产业;才能在生态补偿、碳交易等领域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此外,智慧林草在生物多样性智能识别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依托深度学习算法与高分辨率影像识别技术,智慧林草系统能够对林草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进行快速精准识别。在野外布设的红外相机、智能监测终端,可 24 小时不间断采集生物活动影像,通过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初步分析后,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平台利用预训练的生物识别模型,不仅能准确分辨常见物种,还能识别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活动轨迹。例如,在大熊猫栖息地,系统可通过熊猫独特的外形特征与行为模式,自动识别个体身份,追踪其活动范围与繁衍情况,为珍稀物种保护提供关键数据。同时,通过对大量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绘制生物多样性分布图谱,分析物种间的生态关系,预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栖息地修复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推动林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
在林草资源规划与决策支持上,智慧林草系统整合海量数据,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林草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制定林草发展战略、产业布局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三、智慧林草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林草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林区和草原建立了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资源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例如,在东北林区,通过无人机巡护和智能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多起非法砍伐行为,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在内蒙古草原,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传感器对草原长势进行监测,为科学放牧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恢复。
同时,智慧林草的发展也带动了绿色产业的繁荣。一些地方依托智慧林草系统,打造了特色林草产品品牌,发展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此外,智慧林草在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为生态价值的实现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