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智慧监管:自然保护地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24-06-19

自然保护地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兴数字技术正在打破和重构传统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方式,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自然保护地科学管理模式。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可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感知、多维分析研判、态势综合评估、可视化决策支持,为自然保护地的数据应用、管理决策、科普教育等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自然保护地智慧化发展是趋势

自然保护地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核心载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文化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已经建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指出2020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监测和管理成为自然保护地在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都将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指明了智慧自然保护地的应用场景和建设方向:建设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和平台,加强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众多自然保护地特别是部分国家公园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已经开始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兴数字技术与自然治理相结合的智慧化管理模式。同时,伴随着技术变革,新兴数字技术正在打破和重构传统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方式,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自然保护地科学管理模式。

二、智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

山东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GIS、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遥感监测数据、地面观测站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人工调查数据等各类生态数据智能集成整合,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感知、多维分析研判、态势综合评估、可视化决策支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为自然保护地的数据应用、管理决策、科普教育等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天空地”监测数据集成管理

• 大气监测数据;

  水质监测数据;

  生态环境观测数据,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光合辐射数据、土壤环境数据、通量观测数据、碳监测数据、植被生产数据、生物多样性数据、水文数据等;

  视频监控数据;

  人工调查数据;

  卫星遥感影像及监测评估成果数据;

  外部整合数据,包括公开气象数据(气温、降雨、冻土、冰川、积雪等)、空气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鸟类多样性数据等。

针对以上各类数据的格式、来源、更新频率,考虑采用不同的合理的数据集成方式,如协议对接、数据提报、数据导入、系统接口、Web Service、数据爬取等,以稳定可靠的将以上数据整合到系统的数据库中,从而支撑上层业务应用。

达斯特天地空监测数据集成管理.png

(二)智慧自然保护地监测可视化平台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各种监测数据(如气象数据、水质数据、多样性数据、遥感数据、无人机数据、生态观测数据等)以图形、图像、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从而帮助管理者更直观、快速地理解数据,并做出科学决策。

达斯特智慧自然保护地监测可视化平台.png

(三)生态多样性监测监管平台

将前端音视频采集设备、环境因子监测设备、以及红外相机监测设备等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多样性时空分布和统计。对网格内监测到的清单、数量时空动态进行可视化分析。

生态多样性监测监管平台.png

并通过平台实现野外调查任务下发、调查数据录入和导出。

实现生物多样性本地库及动态更新管理,包括生物多样性概况、名录和统计,纳入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名录、濒危物种等突出展示,展示数据包括图像、文字和视频等资料,支撑科普宣传教育。

达斯特生物多样性本地库.png

(四)人类活动监管平台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人类活动监测,包括工矿、旅游、水电、道路、居民地等,实现监测结果的卷帘分析,以及无人机、视频监控、地面调查等人类活动数据的展示和统计。

(五)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平台

对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敏感性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系统变化。基于高分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及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评估数据,结合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生态关键要素等数据资料,通过模型集成和软件开发,实现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掌握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

返回列表